关闭

提示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山西省   10-08 20:49
点击这里,查询本地商家!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信息化支持的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模型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师资力量薄弱、校长岗位吸引力不强、教学点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和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困扰着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如何突围?经过教育专家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各地涌现出了不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针对不同问题分类施策,有效破解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难题,让每个乡村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编者

  “跨越式课堂教学”实现城乡学子学业比肩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的最南部,属国家级贫困县。落后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当地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持续薄弱。

  2011年以来,何克抗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将跨越式教学模式引进宕昌县的中小学课堂。什么是跨越式教学?它是基于线上线下多媒体资源,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情况,压缩教师讲授部分,跨越特定授课环节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信息化教学课堂。

  跨越式教学的实施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集中培训,让教师理解掌握跨越式教学的课堂设计,体验和学习信息化辅助教学方式。以语文和英语教学为例,语文教学创设了“211模式”,就是把一节课40分钟分成三个阶段,前20分钟以教师讲解为主,后20分钟中,学生10分钟扩展阅读,10分钟写感想和体会;英语教学创设了“111模式”,是建立在以交流为中心的全英文授课模式:师生交流、邻座同学交流和拓展听读。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使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实现自主探究。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首要任务则是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庞大的信息库里系统地获取相关内容,主动内化各学科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何克抗教授团队的定期听课、评课与后续指导,确保教师培训的严谨性以保证课堂效果输出,帮助教师成为跨越式教学的专家。已培训过的教师因此可以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应用进而成为跨越式教学的实践专家。

  第三部分,为了将优质的教学模式,长期在每一个贫困地区得以传承,何教授课题组还协助建立了校内自给自足的师训系统,以受训教师带新任教师,保证了可持续地传播跨越式教学的理念和经验。

  迄今为止,宕昌市的教学试点成绩普遍高于非试点,其中语文和英语单科优势显著。这样的模式目前已在河北、宁夏等地的贫困县域推广。

  “互联网+新型教学法”突破孩子厌学与教师教学瓶颈

  集边境、山区、少数民族区域为一体的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多年来被列为教育扶贫点,其高考一本录取人数一直停留在个位数水平,这与德宏州优越的自然条件反差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高压和灌输作用效果甚微,学生厌学情况严重,教师的工作热情低。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小学取消了英语教学,给初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同学段的教学问题相互影响着,致使芒市的教育质量始终裹步不前。

  为了打破学生“厌学”,教师“教不下去”的恶性循环,芒市教育管理层努力尝试寻求破解之法,首先借助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在中小学建设了“无线班级”试点工程,通过网络,教师帮助班里的学生选择最优质的课堂资源并实现课堂共享。通过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注意力和探索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在芒市开展教育信息化新型教学法师训后,教师们先后探索出了多种适合当地的教学模式,如“教师指导下的碎片化自主学习”“课堂内外关联”等。这些方法改善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升,课上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大有改善,质量也有所提升。

  随着芒市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逐步落实与教师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好老师”走进芒市,当地中小学生的成绩逐步提升。与此同时,芒市以提高高考升学率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引起社会充分认识接受教育所带来的益处,从而更好地营造出教与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双轨数字学校”不让一个教学点孩子掉队

  地处华中腹地的湖北咸安区,属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面对这些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课题组通过充分调研分析,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互联网+教学点”的“双轨数字学校”模式,以此解决农村教学点的现实难题,让农村孩子享受到相对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

  “双轨数字学校”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的一个教学网络共同体,即在原有的人事、财政、行政体制下,通过互联网建立学校网格的方式组织管理,形是成教学共同体和学校共同体,是一个以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教学点为末梢的教学网络,一个中心校带2-3个教学点,使区域内的教师能够相互补充、资源能够均衡。管理体制上,咸安区主管信息化和教研的局长担任数字学校的校长,教育局信推办的主任担任数字学校教育办的主任,中心校的教务主任组成一个管理小组负责数字学校的教学。双轨数字学校针对不同学科的开课情况,实施了“同步混合课堂、同步互动专递课堂、多媒体课堂”三种模式,解决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课的问题。目前咸安农村教学点课程开足开齐率达100%,质量达标率在98%以上;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好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了相应的牵手计划,如城乡教师牵手,城乡学生牵手,社会、学校、家长牵手。如针对农村教学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问题,建立“亲子桥”和“家校通”系统,每周安排两到三次固定时间,留守儿童和远在外地的父母视频通话,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安全感的缺失。

  三年的时间里,数字学校规模从开始的1个中心校带2-3个教学点,发展到了目前的10多个中心校带29个教学点。课题组对咸安区数字学校实验校和非实验校、中心校700多名学生,进行跟踪观测和评价,发现实验教学点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校满意度、积极情绪状况、人际交往状况、兴趣特长发展方面均显著高于非实验教学点学生。在很多地方农村教学点学生人数普遍减少的情况下,湖北咸安农村教学点的学生大幅回流。

  “平台建设+数据驱动”实现贫困县域教育精准脱贫

  在离县城7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教了30多年书的官金花老师,近年来正热情高涨地学习新媒体,因为她用上了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江西省上饶市共有12个县,其中4个是2016年国家级贫困县,总计780万人口,其中120万人外出务工,孩子大部分留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沟通少、贫困生的生存状况和学习能力差,加之贫困县域缺系统、少应用、少资源现象仍常见,这些成为了上饶市为实现教育精准脱贫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上饶市运用“低门槛、低成本”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腾讯智慧校园贫困县域试点。管理上,应用微信App完成学校的日常管理,搭建“亲子桥”关怀留守儿童,目前629所中心小学中已有611所开通了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教研上,部署实况转播系统,开启区域教研,教研师训厅如实录播中心校课堂实况,视频可以随时实况转播。以中心校为点,每个教学点都可以调出教学视频用来学习,同时所有教师随时随地可以用手机看教学视频,并参与课堂点评及培训,教师信息化培训逐渐形成一种常态。

  教学上,教学点与中心校合作开展了专递课堂,可适时开展同步课堂教学、资源推送、探究性学习等,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智慧校园项目已在五都镇中心小学和其对应教学点之间开展专递课堂。


本文为农村链会员发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400-636-1858
!举报
0
网友评论
  • 农村链
  • 村网通
  • 咨询加入
  • 会员